深圳将新建24个体育场馆

    深圳体育将加大力度,大力促进五个方面工作:

    一、深圳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要出新局

    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共设置13个比赛项目(含187个小项),计划使用57个体育场馆(包括市、区两级及有关院校体育场馆)。我市目前已建成的33个场馆可用于世界大运会比赛和训练,需新建24个场馆。在新建的24个体育场馆中有8个正在建设,有9个即将开工,尚有7个正在立项,所有项目保证在2010年底前交付并试运营。特别是已经计划投入60多亿元,在规划占地13.7平方公里的体育新城内,新建一座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体育中心即大运中心。我们建设的理念是建成南方最大的竞赛中心,南方最大的训练基地,南方最大的体育商城,深圳最大的健康休闲胜地。其中,大运中心占地1.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有6万个座位的主体育场,它将成为大运中心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将承担第26届世界大运会的开幕式和田径比赛;主体育馆可容纳1.8万名观众,将作为大运会闭幕式以及篮球等比赛的场馆;大运中心还将建设游泳馆、全民健身大广场、新闻中心、星级酒店、体育商城等完善的场馆及配套设施。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与现代化场馆的完美结合,将使新建的大运中心成为深圳第26届世界大运会举世瞩目的核心区域。深圳海上训练基地已经市政府立项,计划投资8亿元。建成后,将成为国内一流的海上运动中心。同时,深圳将建成宝安、南山、大学城、信息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场馆设备齐全的体育中心。

    新建和维修改造后的57个体育场馆将严格按照世界大运会和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所有比赛和训练场馆交通便利,距离适当,车程都不超过30分钟。届时,现代化的体育场馆设施,将保证第26届世界大运会成为有史以来最完美、最精彩、最成功的一届世界大学生体育盛会。大运会的成功举办,将给我市人民留下一笔极大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二、全民健身运动要出精品

    群众体育是体育工作的第一要务。我市成功申办第26届大学生运动,全体深圳人见证了从全民动员参与申办到喜获主办权的全过程,分享了申办过程的艰难和成功的喜悦,通过申办大学生运动会,极大提升了深圳人的主人翁精神,让市民都为自己的所在这座年轻活力的城市而感到自豪。大运会将展示世界级水平的竞技较量,也体现了国民体育的参与程度,大运会的申办成功,激发了全体市民对体育的热情,带动更多的市民自觉参与体育锻炼,了解体育健身知识,进一步的调动社会各界参与体育健身、关注大运会的积极性,这些都将有力地推动我市群众体育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我们将紧紧抓住这个契机,继续完善、包装和抓好国民体质测定、法定的全民健身活动月、市民长跑日等群体精品,加大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以及市民健身服务的力度,努力构建便民、亲民、利民的群众体育体系,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使全民健身活动持久、健康的发展。

    三、用竞技体育塑造国际化体育强市

    竞技体育是一个城市的名片,近几年来,深圳竞技体育成绩喜人,人才辈出,培养了孙彩云、刑芬、肖俊峰、冯敬、刘宏等一大批体育明星,在刚刚结束的多哈亚运会上,我市有18人代表国家出征,取得了6金3银3铜的骄人成绩。在12届省运会上,我市体育代表团取得了金牌、奖牌第二的好成绩,为广东乃对至全国的体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争创一流的竞技体育,是我市打造国际化体育强市的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

    启动实施六大备战方案。今年以来,我们分别对备战2007年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2008年奥运会、2009年第11届全运会、2010年第16届亚运会、2010年第十三届省运会以及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进行了部署,特别是抓住筹办大运会的契机,全面调动市区二级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业余训练网络,拓宽业余训练深度和广度,在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将于今年上半年召开全市的青少年业余训练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和促进我市的业训工作。另外,近年也是我市竞技体育的改革年、整合年。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小而灵”、“少而精”的原则提升我市竞技体育的格局,调整竞技体育项目布局,深化竞技体育资源整合。与此同时,加强国家后备人才基地管理,加大重点项目投入,提高科学训练水平,全力以赴迎大运,争取在大运会中涌现一批深圳籍的新的大运冠军和优秀后备人才,全面提升深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塑造国际化体育强市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