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会将为深圳带来什么?

    大运会官方网讯 深圳举办大运会,会不会是“赔本赚吆喝”?一些人心中难免会有这样的疑问,答案是否定的。举办大运会,不仅能够弘扬体育精神,加强世界各地人民的了解和友谊,同时也能获取合理的经济利益和其它方面的效益。假如申办成功,人们完全可以期待,深圳将迎来发展的新契机,在体育、文化、经济、教育等诸方面取得“多赢”。

    以奥运会为例,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组织者开始按市场经济的规律运作,奥运会对举办国的经济发展显示出直接的促进作用。这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的:参加奥运会的各种人员的参观与商业活动;通信、电子媒介等方面的投入;赞助商的广告;文化项目、展览等活动;奥运会前的体育活动;奥林匹克场馆和奥运村的运营;外来观光者的开支;当地居民与奥运会有关的开支;奥林匹克纪念品的发售;政府收入;对当地城市建设长期的益处等。

    奥运会带来的效益惊人,有“小奥运会”之称的大运会也同样如此。2001年北京举办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政府直接投资据悉为人民币3.25亿元,但获得的直接及间接收益远远超过这一数字。

    经济利益蔚为可观

    以往的经验表明,大运会的直接商业收入主要包括门票收入、电视转播权出售收入、广告经营收入、专利产品出售收入以及销售体育彩票收入等几方面。

    门票的销售主要集中在开幕式、闭幕式和各项赛事门票,2001年北京大运会,门票收入逾2000万元,创造了中国体育赛事票房收入的新纪录。以深圳的强大经济实力和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相信门票销售情况将更为理想。

    在电视转播权方面,大运会早已和奥运会、世界杯接轨,通过有偿转让国际电视转播权形式,向世界各地的广播电视机构或商业公司出售电视转播权。利润由国际大体联和主办城市的组委会分成,这项收入可望达到数百万元。

    广告经营收入是重头,比赛场馆、运动员驻地、竞赛项目冠名以及火炬接力活动都可采取商业化运作,进行广告经营。仅广告经营收入一项,近几届大运会都有数千万元的进账。

    专利产品出售收入数字亦不菲,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大运会名称、会徽、吉祥物、指定产品、标志产品等的标志、出售都要由组委会收取专利费。2001年北京大运会的专利权采取商业化运作,由香港一家公司以2000万元独家买断,这将为深圳提供有益的借鉴。

    大运会要想取得商业上的成功,自然要有一些独到的运作手法。据了解,北京大运会3.25亿元投资中,来自非政府渠道的投资占了主体地位,三分天下有其二。其中体育彩票公益金拿出了9000多万元支持大运会,主要用于运动场馆的建设和维修,体现了体育彩票“取之于民,用之于体育”的公益色彩。

    大运村等大型项目的开发,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更应充分发挥市场手段的长处。

    间接效益难以估量

    如果把大运会经济仅仅理解为狭义的直接经济收入,那就太短视了,它将带来更为重要的“间接效应”和“精神效应”。

    大运会能创造许多无形的间接收入,如给旅游、餐饮、服务、保险、交通等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收益等。美国经济研究协会调查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对南加利福尼亚地区经济的影响后发现,奥运会对这一地区的经济促进作用高达32.9亿美元,远远超过1962年西雅图的世界博览会和1982年诺克斯维尔的世界博览会。这两次博览会各历时6个月,总经济效益分别为10亿和15亿美元。

    筹备大运会一般需四五年的时间,其间要兴建大量体育、交通、通讯、服务、环保等设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筹备举办大运会在很大程度将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增加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为邮电通讯、体育产业、旅游餐饮、房地产业、招商引资、教育产业、金融环保、交通运输、娱乐行业、建筑技术、环保产业等众多领域的经济辐射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而值得一提的是,各种基础设施的改造还能为将来市民出行、生活提供了方便。如为大运会兴建的大运村、众多的体育场馆以及交通设施的改善,都将长期继续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大运会素来有“小奥运”之称,能否成功地举办大运会,是对一个城市实力的考验,没有强大的实力做后盾,一切都是空话。举办大运会,将为深圳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提供难得的机会,随之而来的将是进出口贸易扩大,经济、技术交流加速发展。

    大运会的举办还将极大地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长,形成“大运经济”,推动深圳整体经济的发展。举办大运会还将增加市民自豪感,以及对城市的热爱,改善他们的精神面貌,形成促进城市发展的巨大向心力。

    总而言之,大运会作为一种文化和体育活动其自身的经济价值,对投资和消费的刺激作用,通过举办大运会激发出来的城市凝聚力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等,值得人们好好研究和深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