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部门酝酿延长劳动者法定退休年龄
退休年龄将推迟至65岁?
■推迟理由:人口老龄化加快,劳动力减少,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巨大
■民众反应:多数不赞成,担忧此举与民争利
■国际形势:调高退休年龄似乎已成全球性趋势
中国迅速进入老龄化的现实也许将“逼迫”老年人推迟享“晚福”。 本报记者 丁开 摄
深圳新闻网讯 近日,一则声称“20年后职工退休年龄推迟到65岁”的消息,引发各方热议。相关专家放眼全局忧心中国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导致社保基金不够用,提出逐步推迟退休年龄至65岁,但部分民众却对此心存疑虑。深圳市民丁先生的意见就具有一定代表性:“凭什么让我多交5年钱,少领5年养老金?还有,到时候岗位都被老人占了,孩子们都干啥呀?”
2030年后65岁才能退休?
此则消息源于刚刚落幕的第三届中国劳动论坛,当时包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内的高级官员和全国各地最知名的专家齐聚北京,把脉中国下一步的社会保障改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在会上透露,由于老龄化加快,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巨大,相关部门正在酝酿在条件成熟情况下延长劳动者的法定退休年龄。
相关方案提出,女职工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方式,每3年将退休年龄延迟1岁,逐步将法定退休年龄延迟到65岁。
据了解,按照我国现行的法律条文,我国职工正常退休年龄为:男满60周岁,女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按照现行制度,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应及时办理退休手续;确因工作需要按规定缓退的,需报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同意,并继续交纳养老保险费。
消息一出,即有媒体就此追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而养老保险司有关人员复称对此事尚不知情。此外,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日前则在中国社会保障论坛年会上表示,将在明确最低退休年龄的基础上研究建立弹性退休制度,建立养老金水平与退休年龄密切挂钩的计发办法,遏制不合理的提前退休现象。
预备应对“老龄化”仅有25年时间
有关方面酝酿推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动因显然来自人口老龄化这一严峻现实。2006年初,全国老龄办已发布《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根据这份报告,2030年以后,人口总抚养比将随着老年抚养比的迅速提高而大幅攀升,并最终超过50%。按照报告发布的日期算,专家认为我国有25年人口负担最轻的战略机遇期。
“中国人口老龄化挑战愈来愈严峻,并将很快进入2030年到2050年的最严峻时期。从时间表上看,留给我们的准备时间只有短短的25年。正如联合国和有关国际组织警示的那样,人口现象是一个长周期事件,解决人口问题必须要有足够的提前量。在未来的25年时间里,要全方位地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准备,不仅时间十分紧迫,而且压力十分巨大。”这份报告这样写道。
根据这份报告,从2001年到2020年,中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而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群进入老年,到202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2051年,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
根据这种测算,到2030年之后,我国每3个人中就有1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因实行计划生育而急剧降低出生率所享受到的“人口红利”,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竭。
“晚退”可减少社保基金缺口?
老龄化加剧,需要供养的人增多,而劳动者减少,社保基金面临巨大的缺口。数天前,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会长戴相龙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目前全国社保基金资产5千多亿元人民币,远不能满足社会保障事业的需要 。
戴相龙指出,养老金缺口的计算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就业人数、缴费水平、工资水平、寿命、退休时间等,非常复杂,所以现在没有确切的数字。不过,世界银行等一些组织则称缺口为3万亿元;还有一种说法是缺口达9万亿元,如果再加上农民工,缺口将更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保问题研究专家郑秉文认为,全球170多个已建立并运行多年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也正在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支付危机,而大多数国家选择把法定退休年龄逐渐延长至65岁或67岁。据他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1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即可减少基金缺口200亿元。因此,“晚退”可说是缓解养老金收支平衡压力的“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