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ing

No tags found
Thursday Jan 09, 2025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大运,让深圳更发展

——上海世博会对深圳世界大运会的启示和借鉴

(大运会执委会督查室)

2010年2月22至27日,虎年新春伊始,省委常委、深圳市代市长王荣率领深圳市党政代表团一行,赶赴上海、天津、北京开展了为期6天的密集式学习考察,目的是“立足新起点,瞄准新目标,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重点学习借鉴三市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发展、重大项目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以及重大赛事(展会)筹办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其中,即将开幕的上海世博会,为深圳2011年第26届世界大运会的筹办提供了诸多深刻的启示和有益的借鉴。

一、基本情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上海世博会将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举行,预计将有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吸引海内外参观者7000万人次。这是一次世界各国经济、科技、工业、文化的“奥林匹克”,是我国继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后,又一次集中展示中国形象和改革开放成果的重要平台。

(一)上海世博会的目标:努力把2010年世博会打造为“成功、精彩、难忘”的“科技世博、生态世博、人文世博和艺术世博”。借助世博会契机,加快上海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推动城市能级的提升,促进上海打造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城市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

(二)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以及“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和“城市与乡村的互动”等五个副主题。

(三)上海世博会的运作模式:“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要达到的直接经济效益是“收支平衡,略有盈余”,同时更多追求的是间接收益、长远利益和积极的社会效应,在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引发人类对城市生活和社会未来发展的思考。

二、世博经验:大活动带来大改观

上海把迎世博各项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的重要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着力实现“市容市貌明显改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市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城市文明明显提升”的目标,确保以良好的城市面貌和人文环境迎接世博会。不仅如此,世博会带来的先进理念、城市文明成果的发扬光大和世博会基础设施与环境的后续利用,世博会所产生的的示范效应与扩散效应,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而持续的影响。

(一)经济效应纵深发展。

1.促进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和就业增长。据统计,上海从2004年到2010年世博会筹备期间,因世博项目所带来的直接投资总额就高达30多亿美元,而由此带动的产业结构调整、交通、商业、旧城区改造等延伸领域投资约是直接投资的5-10倍,总投资额可达1500亿至2700亿元人民币。世博会平均每年对上海GDP增长的拉动约为2%,对上海周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约为30%。在世博会长达6个月的展期中,上海将云集国内外数量众多的参展商,世博会参观者更是高达7000万左右人次。据上海有关部门预计,世博会举办阶段对上海GDP的带动增长将达到6.5%,当年上海GDP总量可达1.4万亿元。更重要的是,在世博会举办期间,上海将受到全球瞩目尤其是媒体的高度关注,将在提高国际知名度的同时,获得巨大的隐性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

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长达6个月的世博会展期,将带来数以十万甚至百万计的就业机会。据有关专家测算,每增加1000平方米展览面积,可创造100个就业机会。随着旅游、酒店、餐饮、交通、通讯、广告、另售、建筑装潢、城市维护等行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数将由此而大幅度上升,同时将导致多种高端人才走俏,如高水平规划设计人才、高素质综合管理人才、大型会展活动管理人才、外国语翻译人才、同会展业配套的专业人才等等。

另据预计,世博会7000万客流中将有35%左右会继续在长三角地区游览,将对长三角主要城市形成很强的辐射作用和财富溢出效应。

2.推动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内容的产业发展。世博会为上海现代服务业与国际接轨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世博会带来的无限商机、丰裕资金、先进理念、旺盛人气以及全球关注力更是发展现代服务业最亟需的资源。因此,世博会将有力推动以会展、旅游、金融、物流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在较高层次上快速发展。上海已明确提出了以国际化提升服务业能级、以市场化做大服务业规模、以信息化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以法制化创造服务业发展环境,着力提升功能型服务业,围绕城市功能转变,构筑“高增加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的远景规划。

3.不断提升城市产业能级。世博会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世博会的举办将从四个方面推动上海产业的发展:一是强化上海作为中国,乃至远东地区会展中心的地位,提高上海会展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二是强化上海技术创新的能力,在全市范围内激起创新浪潮的涟漪,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是强化上海旅游功能地位,推动旅游产业的空前发展。四是强化上海生态功能地位,推动环保、节能产业的发展。

4.推动长三角地区及沿长江流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上海世博会将有助于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区及沿长江流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并形成资本、人才、信息等资源汇聚,不断输出服务和品牌。世博会在促成上海中心地位确立的同时,为长江三角洲各城市形成一体化的基础设施网络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平台。围绕世博园区,上海将进行新一轮的基础设施升级和扩容,全面构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为了共享世博会所带来的巨大效应,长三角各城市也将进一步强化在区际交通、通讯信息、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与协调,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和规模经济效益,为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协调发展、共筑大都市奠定良好的硬件基础,使长三角有更多机会参与国外城市的交流与合作,推动长三角跻身世界级都市圈。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无疑将叩响上海以及其所辐射的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升级转型之门,为我们呈现一个“全新的上海”、“未来的中国”。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一是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世博园区建设和布展任务,以创新、创意、创造为世博赢得精彩,确保外国自建馆、租赁馆、联合馆、企业馆、园区基础设施和各项配套设施全面如期建成。深化细化展示方案,完成中国馆、主题馆布展任务。积极推进参展各国和国际组织、各省区市、港澳台地区和企业完成布展工作。建成城市最佳实践区,配合参展城市做好案例展示工作。完成网上世博会系统和内容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功能性、枢纽型、网络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把满足世博会接待需求和保障居民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着眼于满足世博会大规模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需要,加快建设以“三港四网”为构架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浦东国际机场和外高桥港区提高吞吐能力和服务效率,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和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对外交通网、越江交通网、轨道交通网和区域道路网,确保地铁4号线、6号线、7号线、8号线以及机场北通道等一批重大项目按期建成。大力推进一批改善市民生活环境的重点实事项目,让市民群众生活更加舒适方便。

涉及世博会的多项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上海“十一五”期间为偿还历史欠账、改善居民出行、完善城市生态等作出的精心部署,是上海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拉动力。世博会催生的一系列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有利于完善上海城市的服务功能,持续服务民生,必将为上海未来发展积攒后劲。同时,也为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提供了重要的服务保障功能。

(三)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良好的城市形象是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上海以迎世博为契机,制定了 《上海市迎世博加强市容环境建设和管理600天行动计划纲要》,强调通过实施“三大工程”,即市容市貌改观工程,市民生活环境改善工程,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工程,实现市容市貌明显改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市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在理念上突出了“五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市容市貌的改善和管理顽症的化解,使城市面貌有一个市民感觉得到的变样;更加注重市民生活环境的改善,解决一批市民反复诉求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加注重社会公众的参与,进一步激发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更加注重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确保城市安全有序地运行;更加注重常态长效管理,推出深化市容环境责任区制度等7个管理制度,完成《户外广告阵地规划》等35个标准规范建设,努力形成一套依法管理制度。并重点抓好了“两大工程”、“九项工作”。两大工程:一是大力实施针对市容环境脏乱差等现象的综合整治工程。二是大力实施城市房屋、道路、设施改善工程。九项工作,即架空线入地、主次干道路面修缮、中小道路洁净畅通、人行道平整、建筑物外立面整修、店招店牌整治、户外广告整治、乱设摊整治、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及旧区改造。

(四)窗口服务明显优化。

以服务世博为目标,从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入手,重点抓好与世博需求有关的服务领域,着力提升各项窗口服务的能级、质量,努力实现“四个一流”,即服务设施一流、服务品质一流、服务水平一流、消费环境一流;加快推进“四个无障碍”,即中心城区商业语言交流无障碍、刷卡消费无障碍、残障设施无障碍、便捷服务无障碍;形成“四个标志”,即文明风貌的展示之窗、引领消费的时尚之地、海纳百川的美食之都、诚信服务的礼仪之城,使上海窗口服务更好地满足海内外世博宾客的服务需求和消费需求,充分体现上海国际大都市的风采。通过开展“四大门户”迎世博主题实践活动,全面推进窗口行业优质规范服务,加强都市诚信建设等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塑造温馨上海。

(五)城市管理有效改善。

针对城市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市民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创新城市管理手段,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切实化解一批疑难顽症,加快建立健全符合特大型城市特点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显著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努力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集约化、环保化、人性化。一是加强城市交通组织管理,为城市交通高峰运行提供稳定可靠的保障。二是加快完善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发现及时、处置快速、解决有效、监督有力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三是加强城市运行服务保障,确保城市电、水、气、通讯等重点公共服务产品的正常有序供应。四是大力加强建筑施工管理,倡导文明施工,最大限度减小世博会园区内外工程项目施工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五是加快建立城市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制订各级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专业化应急队伍,加快完善城市应急处置体系,确保城市运行安全、稳定、有序。

(六)城市文明显著提高。

上海市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实施“上海迎世博文明行动计划”,在全市上下大力普及文明礼仪,广泛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动员全市人民围绕“文明的城市,美好的生活”的愿景,自觉践行“精彩世博、文明先行”的要求,身体力行地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着力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向全世界展示上海市民的精神风貌,做与文明同行的新一代可爱的上海人。

组织平面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平台等在全市开展媒体大讨论、大动员;编印发放超过155万册《上海迎世博市民读本》,传播世博知识和文明礼仪,并征集《上海市民公约》,以读本、公约形式,通过文明引导和道德约束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学习北京奥运经验,动员市民寻找城市生活中的问题与不足;积极策划社会宣传,向社会统一发布和配送招贴画,设计制作各类户外广告;依托市民巡访活动,对迎世博文明行动中的典型问题进行曝光和监督;推出文明指数测评发布工作,把城市文明程度的量化评价与舆论监督相结合,鼓励各社会群众以各种形式活动,亲身参与世博、体验文明。

通过开展“百万家庭学礼仪、文明和谐迎世博”,“告别陋习、提升文明”,“知荣辱、讲文明、迎世博”,“迎世博,学双语”,“绿色与世博同行”,“邻里一家亲”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宣传活动,大力倡导文明行为,引导市民在出行、出游、就餐、文化欣赏等方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树立公共意识、践行公共道德、规范公共行为。广泛开展世博园区外志愿者各项活动,积极动员组织全市志愿者投入“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进一步推进上海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建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

(七)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深入推进。

办好一届成功的世博会,是对政府管理水平和动员能力的集中检验。上海市深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开放水平,利用政府社会两种力量、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努力做好世博会的筹备、举办和后续利用工作。一是营造与国际规范相衔接的经济运行环境。争取中央有关部委加大对浦东先行先试的支持力度,深入推进外汇管理、口岸管理、服务外包等涉外经济体制创新,率先适用CEPA新政策,以世博会的市场开发、宣传推介、参展事务、运营保障为重点,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领域开放,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争取国际展览局等国际性组织和功能性机构在浦东设立地区总部和办事机构,提高教育、医疗、居住、语言和出入境等方面的国际化水平、便利化程度。二是以办博为动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政府管理创新,完善互补型行政管理架构,加强街镇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政社合作新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办博的良好局面。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与世博相关项目建设和后续开发利用。进一步落实行政效能建设各项制度,建立世博相关项目绿色审批通道。

 

Back to Top